酷科学

参与“牡蛎礁保卫战”小游戏,助力牡蛎礁保护

  • 日期:2020.12.08
  • |
  • 来源:TNC

摄影:Alyson Boyer-Rode


牡蛎,常常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食物而为人所知;又由于其天然分布范围很广,除寒带的某些海区外,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和亚寒带均有分布,更是让这份“欢迎”几乎遍及全世界。然而,在“食物”这件马甲之外,牡蛎“生态系统工程师”的身份及其生态功能却往往鲜为人知


美国乔治亚州的野生牡蛎礁 | 摄影:Erika Nortemann/TNC


牡蛎层层叠叠地固着生长所形成的礁体,就叫做牡蛎礁,是由双壳类软体动物形成的贝类礁体中的一种典型类型,主要分布在全球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海湾、河口和潟湖等地区。“团结力量大”,别看每个牡蛎的个头小,牡蛎礁带来的生态效益却不能小觑。由于牡蛎是滤食性动物,充足的活体牡蛎礁能够有效去除沿海水体中过剩的营养物质和其他污染物,例如,一只健康的成年美洲牡蛎(Crassostrea virginica)每天可以过滤多达50加仑的水。而牡蛎礁作为生态系统的基础结构特征,不仅为众多的海洋生物提供了栖身之所,还能够保护海岸线免受侵蚀和减轻海洋灾害带来的损失。


牡蛎礁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 图源:《贝类礁体修复指南》


然而,尽管牡蛎礁有诸多生态效益,它却是地球上最受威胁的海洋栖息地之一。由于长期对其缺乏认识,以及过度捕捞、病害、水体污染和海岸带开发等原因,全球85%的牡蛎礁已经退化消失(Beck等,2009)。


全球牡蛎礁现状。礁体状况分为:好、一般、差和功能性灭绝,依次为现存牡蛎礁对比历史记录的退化<50%(好)、50-89%(一般); 90-99%(差); >99%(功能性灭绝)| 资料来源:Beck等,2009


牡蛎礁在我国的状况也不容乐观。我国温带和亚热带海区也应有着丰富的牡蛎礁资源。然而由于国内对牡蛎礁的关注较少,且缺乏系统性调查评估,我国牡蛎礁的分布、现状和受威胁程度多处于未知状态。有限的文献资料显示,我国现已知的牡蛎礁主要分布于天津大神堂(房恩军等, 2007)、江苏小庙洪(张忍顺等,2004;全为民等,2012,2016)、山东莱州湾(耿秀山等,1991)、福建深沪湾和金门(俞鸣同等,2001;姚庆元,1985)。2000年初和2013年,相关部门对天津大神堂和江苏小庙洪牡蛎礁的生存状况开展过的几次调查显示,过去10年间这两处牡蛎礁也均呈现出明显的退化趋势(范昌福等,2010;孙万胜等,2014;张忍顺等,2004;全为民等,2012,2016)。


中国牡蛎栖息地分布 | 图源:TNC


为了逆转以牡蛎礁为代表的贝类礁体严重退化的趋势,海洋保护工作者、科研人员和多方合作伙伴已经在全球很多地方开展了相关修复行动。现在,牡蛎礁的生态修复已经成为一项全球实践,在北美洲、亚太地区以及欧洲大陆的海岸带都有开展,尺度上从小规模的修复实践到海湾、河口等大尺度的修复规划和实施都已积累了一些全球经验。


左: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州20公顷的牡蛎礁建设 | 图源:Adam Bolton Maritime Constructions

右1:欧洲格伦莫兰吉项目,科学家们将欧洲本土牡蛎放置在多诺奇湾再造的礁石上 | 图源:Rich Shucksmith

右2:美国切萨皮克湾,驳船正在放置贝壳和石头以修复贝类礁体 | 图源:Joe Rieger


在我国,近年来科研人员和海洋保护工作者也已展开了一些以构建或恢复牡蛎礁生境为目的的修复实践,例如在天津大神堂和江苏省小庙洪修复退化的天然礁体,以及在香港与浙江省三门县开展牡蛎礁修复试点的研究工作。在2020年7月,我国自然资源部门出台的《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以及《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技术导则》中,首次将牡蛎礁作为滨海栖息地的一种纳入海岸带生态系统,也将在未来为沿海省市开展相关工作做出指导,推动我国对牡蛎礁资源的保护与修复。


左:中国香港深圳湾流浮山牡蛎礁体投放 | 图源:欧阳凯

右:浙江省三门县养殖滩涂利用石块构建的牡蛎礁 | 图源:董大正


而针对牡蛎礁开展的修复行动和保护工作只有被更多的人所了解、支持甚至参与其中,我们的牡蛎礁等海岸带栖息地和更广阔的大自然才会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为了实现这个愿景,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携手三七互娱,共同推出H5小游戏《牡蛎礁保卫战》。让大众能够通过趣味游戏的方式,更好地了解牡蛎礁的修复过程和方法,认识牡蛎礁的生态保护作用,同时提升大众的生态保护意识,鼓励大众更多、更好地参与到我们的保护工作中来。



了解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参与“牡蛎礁保卫战”,获取更多关于牡蛎礁保护的知识,为恢复滨海生态和更和谐的大自然(以及游戏内的精美礼品)而共同努力吧~!


↑↑↑ 扫码体验游戏 ↑↑↑


参考文献

1. Beck et al.2009. Shellfish Reefs at Risk: A Global Analysis ofProblems and Solutions. The Nature Conservancy, Arlington VA. 52 pp.

2. 范昌福等.2010.渤海湾西部浅海区活牡蛎礁调查结果及资源保护建议.地质通报

3. 房恩军等.2007.渤海湾活牡蛎礁及可持续利用.现代渔业信息

4. 耿秀山等.1991.现代牡蛎礁发育与生态特征及古环境意义.中国科学

5. 全为民等.2012.江苏小庙洪牡蛎礁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海洋与湖沼

6. 全为民等.2016.江苏海门蛎蚜山牡蛎礁生态现状评价.生态学报

7. 孙万胜等.2014. 天津大神堂浅海活牡蛎礁区生物资源状况调查分析. 河北渔业

8. 姚庆元.1985.福建金门岛东北海区牡蛎礁的发现及其古地理意义.台湾海峡

9. 俞鸣同等.2001 福建深沪湾牡蛎礁的成因分析. 海洋通报

10. 张忍顺等.2004.江苏省小庙洪牡蛎礁生态评价与保护初步研究.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Oyster  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