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们是谁以及我们的工作方式带来了超过65年的切实持久成果。 探索我们如何发展以应对世界上一些最大的挑站。
我们是谁以及我们的工作方式带来了超过65年的切实持久成果。 探索我们如何发展以应对世界上一些最大的挑站。1
尽管现在人们已逐渐意识到淡水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危机,但由于全球自然保护工作重点针对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很大程度上尚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2018年至2022年,TNC中国项目与河南省林业局合作,共同在淅川县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致力于保障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的生态系统健康和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监测结果表明,近自然精准生态修复技术在植被存活率、生态功能恢复、降低水土流失方面效果显著,对示范区的修复成效显著。
2023年3月21日的国际森林日,TNC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围绕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开展合作。在北京市密云库区五座楼林场开展近自然多功能森林经营研究并建设典型森林的多功能管理示范区,是双方首期合作的两个方向之一。
第28个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与人类福祉”,强调湿地与人类福祉息息相关,我们相互依存的关系既美好又脆弱。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采取行动,保护和恢复这些支撑人类福祉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
12月18日,“第一届国家公园治理体系研讨会——国家公园多方参与关键制度建设”在北京召开。研讨会探讨了中国国家公园治理过程中面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背景下国家公园治理体系建设的战略定位和方向路径,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多方参与制度,形成国家公园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有效机制。
12月15-17日,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与TNC合作的“3000+大熊猫国家公园巡护员综合技能培训项目”首期培训在成都举行。培训旨在按照“一专多能”理念,通过知识和综合技能学习,增强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巡护人员讲解、宣传等方面能力,促进巡护监测体验、典型故事及保护成果依法有序向自然教育、科普课程内容与活动转化,为巡护员创造更好工作空间、强化获得感,助力社区发展。
请广大公众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上海生境花园项目于2017年启动,作为TNC上海保护项目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实践行动,我们希望通过生境花园示范实践,逐步促成城市生境花园网络的形成,建立更多城市小生境,并打通城市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关键节点和廊道,提升和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同时提高居民接近高质量绿色空间的通达性,满足居民对于亲近自然的渴望,让社区居民乐享绿色空间所带来的生态福利,实现项目助力上海生态之城的愿景。
6月8日,在第14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5个全国海洋宣传日到来之际,2022年首期自然保护公益沙龙——“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在线下线上同时举行。作为自然保护公益伙伴计划合作项目重点成果之一,TNC中国海洋项目发布了《中国牡蛎礁栖息地保护与修复研究报告》。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推出“从源头到河口”系列文章,分别介绍河流健康的重要性以及洄游鱼类的价值、河流生态系统和洄游鱼类的流域管理、有关鱼类洄游状况的监测与评估等内容,与大家共同了解河流和洄游鱼类。
4月22日下午,由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碳所”)主办、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协办的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研讨会(生态系统碳汇地球日专场)以线上形式成功举办。
4月22日,第53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和网易有道词典联合发布“守护自然”单词本,对热门自然保护词汇的英文译法进行规范。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的许多决定和行动都会对地球产生影响,做出一些小改变就将对环境影响深远。请为了地球积极行动、努力创新、乐于分享,从这一刻开始,共同承担起这一份责任。这N件简单的事情可以做起来,并分享你的行动。
自2018年千岛湖水基金成立以来,项目团队一直扎根在这儿开展水源保护工作,我们想与每一位关注水资源保护的伙伴,分享千岛湖水基金背后的保护理念和行动策略。
4月8日,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管理分局在四川德阳大熊猫国家公园启动500亩“阳光林”种植——大熊猫小种群栖息地修复项目,这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管理分局首个社会资本支持的大熊猫栖息地修复项目。
动物的饮食习惯反映了它们对食物资源的需求以及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那么,你是否好奇滇金丝猴平时都吃什么呢?这一次,小自给大家介绍滇金丝猴离不开的一款“盘中主食”——松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