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们是谁以及我们的工作方式带来了超过65年的切实持久成果。 探索我们如何发展以应对世界上一些最大的挑站。
我们是谁以及我们的工作方式带来了超过65年的切实持久成果。 探索我们如何发展以应对世界上一些最大的挑站。1
尽管现在人们已逐渐意识到淡水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危机,但由于全球自然保护工作重点针对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很大程度上尚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2018年至2022年,TNC中国项目与河南省林业局合作,共同在淅川县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致力于保障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的生态系统健康和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监测结果表明,近自然精准生态修复技术在植被存活率、生态功能恢复、降低水土流失方面效果显著,对示范区的修复成效显著。
2023年3月21日的国际森林日,TNC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围绕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开展合作。在北京市密云库区五座楼林场开展近自然多功能森林经营研究并建设典型森林的多功能管理示范区,是双方首期合作的两个方向之一。
第28个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与人类福祉”,强调湿地与人类福祉息息相关,我们相互依存的关系既美好又脆弱。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采取行动,保护和恢复这些支撑人类福祉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
12月18日,“第一届国家公园治理体系研讨会——国家公园多方参与关键制度建设”在北京召开。研讨会探讨了中国国家公园治理过程中面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背景下国家公园治理体系建设的战略定位和方向路径,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多方参与制度,形成国家公园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有效机制。
12月15-17日,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与TNC合作的“3000+大熊猫国家公园巡护员综合技能培训项目”首期培训在成都举行。培训旨在按照“一专多能”理念,通过知识和综合技能学习,增强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巡护人员讲解、宣传等方面能力,促进巡护监测体验、典型故事及保护成果依法有序向自然教育、科普课程内容与活动转化,为巡护员创造更好工作空间、强化获得感,助力社区发展。
请广大公众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上海生境花园项目于2017年启动,作为TNC上海保护项目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实践行动,我们希望通过生境花园示范实践,逐步促成城市生境花园网络的形成,建立更多城市小生境,并打通城市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关键节点和廊道,提升和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同时提高居民接近高质量绿色空间的通达性,满足居民对于亲近自然的渴望,让社区居民乐享绿色空间所带来的生态福利,实现项目助力上海生态之城的愿景。
6月8日,在第14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5个全国海洋宣传日到来之际,2022年首期自然保护公益沙龙——“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在线下线上同时举行。作为自然保护公益伙伴计划合作项目重点成果之一,TNC中国海洋项目发布了《中国牡蛎礁栖息地保护与修复研究报告》。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推出“从源头到河口”系列文章,分别介绍河流健康的重要性以及洄游鱼类的价值、河流生态系统和洄游鱼类的流域管理、有关鱼类洄游状况的监测与评估等内容,与大家共同了解河流和洄游鱼类。
12.5世界土壤日健康的土壤具有高度的生物多样性。© David Ike土壤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储存库”之一,一汤匙土壤中的生物体比地球上的人类还要多!健康的土壤支持着农业和粮食安全,调节温室气体排放,促进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类健康。如果我们真的关心地球的健康,那么最好从爱护土壤开始。2024年12月5日,我们将迎来自设立以来的第十一个世界土壤日。今年的主题是“促进土
11月29日,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发起的首个生境花园项目——位于上海市长宁区的虹旭生境花园迎来了五周岁生日。仙霞新村街道、虹旭居委会、TNC、虹旭生境花园志愿者、周边居民和合作伙伴参加了庆祝活动。他们共同参与和见证了生境花园从无到有、枝繁叶茂的整个过程。活动现场大合影 图源:TNC虹旭生境花园1.0于2019年11月底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已经累计记录到26种鸟类、3种哺乳动物、3种两栖爬行类动物、27种传粉昆虫和113种植物
近日,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管理分局工作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时,发现了野生大熊猫访问去年在绵竹大杉树区域搭建的“熊猫巢穴”的照片。经专家判断,这是德阳九顶山大熊猫小种群,特别是受到5·12汶川地震影响以后,首次观测到野生大熊猫野外“安家”的画面。
1月12日,在山东东营举办的第二届“沿着黄河遇见海”黄河口国际观鸟季活动上,TNC与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就未来三年在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开展湿地保护国际合作达成意向,双方将致力于共同推动黄河口生态保护不断“提档升级”,提升黄河口生态保护修复能力,助力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
10月26日至27日,“一起向蔚蓝”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年度集中训练营,在深圳成功举办。来自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东莞和香港的30位青少年及其指导老师,进行了为期一天半的集中密集培训。
10月15日,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内蒙古林业和草原局联合主办,内蒙古老牛慈善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协办的“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项目”竣工仪式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